应天,明初的首都所在,大明朝的建国之地。
应天皇宫内,此时正春意阑珊,草长莺飞,正是农耕时节,全国上下,上至八旬老叟,下至稚童多在田地劳作着。
却说,朱元璋看了一眼曾小欧,也没过多理会,便又沉浸在田园劳作中。
时不时地看着曾小欧道:“我说后生,你要没有事,就去那边水缸里提些水过来,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耽误不得!”
曾小欧欣然点头,顺着朱元璋手指方向提来两木桶水来,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为这田园浇水。
一边劳作着,朱元璋一边嘴中喃喃道:“这片园子本来是要建行宫的,咱妹子(马皇后)不同意,说是大修皇宫有伤百姓,咱也这么觉的,于是就闲出来了!”
“妹子在时,一到这个时节,她都自己耕作这片土地,,大臣、皇子们想插手,她都不让,咱也劝她别干了,她不听!”
“后来,咱一有时间就和妹子一同耕作这片空地,咱种的菜新鲜的很,每年秋天咱都能吃上自己种的菜!”
朱元璋这边一边耕作,一边得意说着。
曾小欧这边一边给菜地浇水,一边也陷入沉思状态。
如果说朱元璋身上有温情,柔情,爱情,那马皇后死后,这些都没有了。
他后宫有无数女人,但是大多无非都是他泄欲的工具,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唯独对马皇后情有独钟。
说到这里,不妨回顾一下朱元璋童年到少年的时光:
……
老朱生活在元末时期,这一时期,统治者腐败,朝廷昏庸,而接二连三的灾情又使汉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元璋原名朱八八、朱重八(后文统一使用朱元璋),他的祖上因为交不起官府的赋税,生活没有着落,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流浪,最终在淮河流域落脚,但依旧过着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日子。
后来,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在钟离村站稳了脚跟。然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常常有上顿没下顿,为了维持生计,朱元璋别无选择,只好去给地主刘德放牛。
童年时的朱元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每日都在和饥寒做斗争。
如果那时你要问朱元璋的梦想,绝对不是什么帝王将相,是一顿饱饭,是一顿好吃的,可以是一个馒头,如若是珍馐美餐,那再好不过。
活着都这么艰难,还哪有什么梦想!
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
朱元璋17岁那年,天灾人祸席卷着凤阳这片土地,史载是:“旱蝗,大饥瘟”。旱灾、蝗灾,饥寒、瘟疫都赶上了。
朱元璋的父母、长兄也在这天灾人祸中接连失去了生命。
没有钱,没有权的底层人家出身的孩子,父母兄长有病,请不起郎中,看不起病,年少的朱元璋只能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消失的亲人生命有心无力。
他去求东家地主刘德,求他施舍自己一点点土地,让他能安葬父母兄弟。
但是刘德不德,还对朱元璋进行一番侮辱和嘲笑,给他赶出门去,最后还是在好心的邻居刘继祖帮助下,得到他施舍的田地安葬了父母兄弟。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小小的少年身上体会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