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乙进入左尹府中,一副狂士派头,大大咧咧地向着昭亭胡乱一拱手:“魏人江乙,见过左尹。”
昭亭不动声色地道:“先生请坐!闻先生仕于魏侯,焉何不在安邑享乐?”
江乙道:“安邑有眼,魏侯无珠。乙已是江湖散人,故而游历至楚。”
昭亭道:“楚,大国也,豪门无数。然先生登某之门,不知何以教我?”
江乙道:“乙闻左尹大祸将至,不忍坐视,故上门提醒耳。”
昭亭大为不解:“亭之祸,自何而来?”
江乙道:“乙闻楚、汉、越三国将盟,左尹之祸,当来自此。”
昭亭道:“何以见得?”
江乙道:“汉侯昔日在郢,左尹伏兵帐下,几欲除之。今闻三国将盟,汉侯有言,必以左尹之首级为祭,方成盟耳。”
昭亭大惊,意图刺杀俱酒这事,是他的心病。如果楚国与汉国走得越来越近,那么楚王出于利益交换的目的,砍掉他的项上人头,不是没有可能。
昭亭道:“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江乙:“此某所以来见左尹者也。”
昭亭肃然起敬,避席而拜:“先生教我!”
江乙道:“郢都支持结盟者,令尹昭奚恤也。若昭奚恤一去,则左尹当为令尹;左尹既掌楚国大政,则结盟之事不成;既可避祸,复得晋升,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也?”
昭亭道:“昭奚恤深得王上信任,如何去之?”
江乙道:“左尹当荐江某一见楚王,江某一张利口,或可令王上疑恤。王既疑臣,臣不得不去!”
昭亭惊疑不定,他决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推荐江乙拜见楚王。毕竟江乙在诸侯之间还是有点小名声的。
江乙在昭亭的推荐下,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楚王。
江乙毕竟也是名士,楚王免不了要和他客气一二:“不谷在楚,盼先生久矣,先生何来迟也?”
江乙道:“臣居于北方,不闻楚有大王,但闻楚有昭奚恤。三晋闻有昭奚恤相楚,皆有畏惧之心。但言有恤相楚,不敢南下。故而臣来楚地,不知有王,但闻有昭奚恤耳。”
江乙的话说得非常巧妙,我只听说过楚国有昭奚恤,不知道楚国还有大王你啊!不仅我是这样,北方诸侯都是这样认为的。
楚王听了十分不悦,不谷这么大一个王,还不如他昭奚恤?他回过头问自己身边的内侍:“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这些内侍哪敢在这种场合掺和国家大事,一个个不敢吭声。
江乙微微一笑,继续讲故事:“虎求百兽而食之,一日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为百兽之长,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江乙给楚王讲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这是原创,后世流传了几千年。
江乙把昭奚恤狐假虎威、社威擅势的模样,非常形象地讲了出来。楚王既惊又疑,面有讶色:“先生如此大才,不谷见之恨晚。”
江乙见楚王虽然动容,但好像仍不相信昭奚恤是这样的人,于是就继续给楚王讲故事:
“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于井,其邻人见之,欲入言于主人。狗当门而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
江乙又讲了一个成语“恶狗溺井”,将昭奚恤比作拦路的恶狗,一直在欺上瞒下,作威作福,滥用楚王给予的信任。
不是臣不来见大王,是昭奚恤这个家伙干了坏事,还堵了大王的门口,一般人都进不来呀!
楚王熊良夫却从中听出了哲理,他认为江乙在劝谏他,不要偏听偏信,一定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楚王肃然起敬:“善,先生之意,不谷知矣。凡事当两闻之,不可偏听。”
江乙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昭奚恤一顿诋毁与造谣,总之就是要挑起楚王对昭奚恤的不信任,最终破坏南方联盟的大局。
楚王熊良夫确实起了疑心,但也确实做到了不偏听。
在听完江乙告的刁状之后,他又通过不同方面进行询问查证,关于昭奚恤是否独断专行,蒙蔽圣听,结果大家众口一词,都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