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三星堆(1 / 2)

卫鞅西去,吴起北上。

与穿越者息息相关的战国两大牛人,在征尘扑扑的战国大地擦肩而过,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

楚王的雄心、吴起的报复欲,魏国的猝不及防,以及“楚王卒”的跃跃欲试,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楚军北伐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刚平之战,卷入了魏、齐、卫、赵、楚五国,其中四国属于战国七雄。

关于这场大战,《史记》和《战国策》中均有形象的记述:

一、《史记·赵世家》: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

最初:魏国在兔台战胜了赵国,这是之前本书中讲过的,为拥立赵公子朝争夺君位,魏赵之战的一个小尾巴。

兔台兵败后,赵国通过“堡垒政策”,“筑刚平以侵卫”,这是刚平之战爆发的起因。

为了保卫小卫国,齐、魏两国组成联军,进攻刚平。

二、《战国策·齐策》中记录了各方的反应

1.小卫国:“卫君跣行,告迎于魏。”卫君吓得光着脚跑到魏国求救;

2.魏国:“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魏侯击亲自领兵伐赵,包括邯郸在内的整个河内地区打成了一锅粥。

3.小卫国:“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小卫国有了魏、齐两大国的帮助,也拼了老命反击,拆毁了刚平城,将赵国旧都的城郭都攻破了。

4.赵国的反应:“赵氏惧!”双拳难敌四手,好汉也架不住一群狼,赵国平时呜呜渣渣的,在魏、齐、卫的联手攻击下,也吓尿了。

5.楚国出兵:“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

这就是吴起率领的“楚王卒”的历史战绩,过去楚魏边界在陈蔡故地,而吴起此次北伐,打到了未来的魏国都城大梁,兵锋直指黄河边上。

长久以来,楚国一直活动在江、汉流域,而这次居然饮马黄河,可见攻势之猛,兵威之盛。

6.赵国:“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有了楚国的支援,赵国也对魏国进行了反戈一击,火烧魏国的棘沟,攻陷了魏国的黄城。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有两大特征:即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在战国时代,世界的联系性表现得尤其明显。

刚平之战,卷了五国兵力,围绕着刚平城及其周边地区,中原成为了一座巨型的“血肉磨坊”,战场仿佛一台天然绞肉机,诸侯之战的血腥与残酷,染红了战国的半边天空。

刚平之战的余波,波及到了周边众多国家,战国大地摩擦不断,四处冒烟。

秦魏在西河之地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齐越在边界地区也发生了擦枪走火;

韩国趁机对郑国发起猛烈攻击;

中山桓公并不满足于恢复中山旧疆,趁刚平战事激烈之机,以晋国孤军首领狐哀为将,向燕、齐、赵三国都发动了蚕食行动。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燕国声称一名士兵失踪,闯入齐国的狸邑搜查,并引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冲突。

这些或大或小的战斗与冲突,其中有赵国的游说结果,也有诸侯的自发行动,战国利益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至此,刚平之战,已经将战国七雄全部调动了起来。

加上卫、郑、越、中山四个二流国家,十一个国家或直接开打,或间接交兵,或外交斡旋,或阴谋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