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董卓入长安3——废旧立新(1 / 2)

长安,丞相府。

董卓击败何进和十常侍之后,收缴了长安周边的军队,皇甫嵩也交出了兵权,董卓也走上了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刻。

随后,董卓正自封为丞相,解决了何进与十常侍彻底掌控军队后,董卓自认废帝的阻力已降到了最低,所以也开始筹划废除少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帝的种种事宜。

董卓在朝堂中,面对满朝文武,完全无视了龙椅之上的刘辩,他那粗犷的面容上显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他环视四周,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似乎在寻找着任何敢于挑战他权威的迹象。董卓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先帝遗诏所立者乃是皇子协,只因何进一己之私才让皇子辨登基,杂家认为皇子协才是新皇的最佳人选。”董卓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语如同铁锤般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皇甫嵩,这位曾经的将军,如今的文官,面对董卓的强势,他站了出来,沉声道:“可是皇子辨毕竟已经登基,而且并未犯下任何错误,另立新帝有些不妥吧?”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在这空旷的大殿中,却显得有些微弱。

董卓的目光如同猛虎般盯着皇甫嵩,他淡淡地回应道:“有什么可不妥的?皇甫将军难道想违背先帝遗诏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似乎在警告皇甫嵩不要挑战他的权威。

皇甫嵩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他只是化为了一声无力的叹息。王允,另一位忠于汉室的大臣,见状想要站出来反驳,但看到皇甫嵩的反应,他只得将即将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只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

董卓见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于直面他的权威,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抚着自己的胡须,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宣布道:“好,既然无人反对,那本相宣布,另立陈留刘协为帝。”

就在这时,袁绍,这位曾经一起征讨黄巾的盟友,如今的反对者,再也无法忍受董卓的专横跋扈。他站了出来,目光坚定,声音洪亮:“董卓,你这是篡权夺位!先帝遗诏,岂能因你一人之私而废?你这是要将汉室江山置于何地?”

董卓的脸色一沉,他没想到袁绍竟敢在这样的场合公然反对他。他拔出佩剑怒视着袁绍,厉声道:“袁绍,你要试我剑锋利否?”

袁绍毫不退缩,他直视着董卓拔出佩剑,毫不畏惧地回应道:“我剑也未尝不利!”

董卓怒极反笑,他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侍卫将袁绍拿下。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以年迈之躯挡在了袁绍与董卓之间,试图平息这场即将爆发的冲突。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汉室的忠诚和对和平的渴望:“两位大人,都是国家栋梁,我们应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请两位大人以大局为重,放下成见,共同为汉室的未来出谋划策。”

董卓与袁绍对视一眼,虽然心中仍有怒火,但在老臣的劝说下,他们最终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随后董卓环视众人继续开口道:“可还有人反对?”。

在董卓的强势之下,朝堂上的气氛异常沉重,尽管袁绍的反抗激起了一丝波澜,但大多数朝臣还是选择了沉默。董卓的权势如日中天,他的决定几乎无人能够撼动。在一片寂静中,董卓的声音再次响起,他宣布了对汉室皇权的重大改变。

"诸位,既然袁绍将军的异议已被驳回,那么本相再次宣布,皇子协将被立为新帝,而皇子辨则被册封为弘农王,以示其尊贵。"董卓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似乎在寻找任何可能的反对。

然而,这一次,没有人再敢站出来。皇甫嵩和王允虽然心中不满,但他们知道,此时的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心中却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机会,重振汉室的荣光。

董卓见无人再有异议,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他将通过控制新帝,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宣布退朝,朝臣们纷纷退下,心中各有所思。

退朝后,董卓立即开始着手安排刘协的登基大典,同时加强对刘辩的监控,以防他成为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而袁绍,虽然在朝堂上未能成功,但他并未放弃,他开始秘密联络其他不满董卓的势力,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动反击。

在董卓的精心策划下,刘协被迎入皇宫,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朝堂上下,虽然有少数人心中存疑,但大多数朝臣在董卓的威压之下,只能选择沉默。刘协,这位年幼的皇子,被推上了帝位,成为了汉献帝。他的眼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由自己掌控。

与此同时,刘辨被封为弘农王,表面上看似荣耀,实则是被董卓的女婿李儒秘密毒害。何皇后,这位曾经的国母,也未能幸免于难。董卓的这一系列动作,表面上看似是遵循先帝遗诏,实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将汉献帝作为傀儡,以便于自己掌控朝政。

董卓的野心和残忍,让许多忠于汉室的大臣和将领感到愤怒和无奈。他们知道,董卓的统治下,汉室的江山社稷岌岌可危。然而,面对董卓的强大势力,他们只能选择暗中寻找机会,希望能够找到打破董卓暴政的方法。

而董卓,虽然暂时掌控了朝政,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统治并不稳固。他开始加强对朝臣的监控,对任何可能的反对声音进行打压。他甚至不惜动用暗杀、陷害等手段,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威胁。

然而,董卓的暴政和残忍,也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意志。在民间,许多百姓开始秘密传唱反抗董卓的歌曲,表达对汉室的忠诚和对董卓的不满。这些歌曲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在民间蔓延开来,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长安,丞相府。

董卓击败何进和十常侍之后,收缴了长安周边的军队,皇甫嵩也交出了兵权,董卓也走上了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刻。

随后,董卓正自封为丞相,解决了何进与十常侍彻底掌控军队后,董卓自认废帝的阻力已降到了最低,所以也开始筹划废除少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帝的种种事宜。

董卓在朝堂中,面对满朝文武,完全无视了龙椅之上的刘辩,他那粗犷的面容上显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他环视四周,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似乎在寻找着任何敢于挑战他权威的迹象。董卓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先帝遗诏所立者乃是皇子协,只因何进一己之私才让皇子辨登基,杂家认为皇子协才是新皇的最佳人选。”董卓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语如同铁锤般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皇甫嵩,这位曾经的将军,如今的文官,面对董卓的强势,他站了出来,沉声道:“可是皇子辨毕竟已经登基,而且并未犯下任何错误,另立新帝有些不妥吧?”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在这空旷的大殿中,却显得有些微弱。

董卓的目光如同猛虎般盯着皇甫嵩,他淡淡地回应道:“有什么可不妥的?皇甫将军难道想违背先帝遗诏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似乎在警告皇甫嵩不要挑战他的权威。

皇甫嵩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他只是化为了一声无力的叹息。王允,另一位忠于汉室的大臣,见状想要站出来反驳,但看到皇甫嵩的反应,他只得将即将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只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

董卓见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于直面他的权威,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抚着自己的胡须,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宣布道:“好,既然无人反对,那本相宣布,另立陈留刘协为帝。”

就在这时,袁绍,这位曾经一起征讨黄巾的盟友,如今的反对者,再也无法忍受董卓的专横跋扈。他站了出来,目光坚定,声音洪亮:“董卓,你这是篡权夺位!先帝遗诏,岂能因你一人之私而废?你这是要将汉室江山置于何地?”

董卓的脸色一沉,他没想到袁绍竟敢在这样的场合公然反对他。他拔出佩剑怒视着袁绍,厉声道:“袁绍,你要试我剑锋利否?”

袁绍毫不退缩,他直视着董卓拔出佩剑,毫不畏惧地回应道:“我剑也未尝不利!”

董卓怒极反笑,他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侍卫将袁绍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