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师救国,其实是一个典故。
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成功阻止了秦军对郑国的袭击,?避免了郑国的一场灾难。?
而放在这首诗里,却又有着别样的意味。
如今胡人肆虐北境,朝廷南迁后,再次陷入温柔乡,不思恢复故土,反而又陷入了争权夺利之中。
那些自诩高人一等的王公贵族尚且不思救国。
他一介低下的商人,也能报国吗?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就是最低下的职业,连工匠都比不上。
他虽能日盈万金,但在家里,也不过是一个任由主支呼来喝去的奴才。
他的地位,连主支身边的贴身奴仆都比不上。
可是,他甘心吗?
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养的却是别人的儿女和权势富贵,他的儿女只能跟他一样蜗居在这一方狭窄的小院内。
这样一个畸形的阶层礼法,他甘心吗?
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他还值得效忠吗?
一瞬间,谢方的思绪万千。
这首诗就像是魔鬼,撕破了他心底最黑暗的地方,无穷的欲望和不甘不断的涌了出来。
谢方用尽全力将本子合上,同时封住的是心底蠢蠢欲动的魇兽。
“温儿呢?”
谢方试图把自己的思想转移,然而开口后才发现他的嗓子不知何时变得沙哑。
小厮很惊讶,关切的问了一句,又耐心回答。
“老爷,您没事吧?少爷在书房看书呢。”
听到这,谢方的心中又是一痛。
他的儿子自幼聪颖,在读书一道上很有天赋。
奈何他是个商人,他的儿子也断了向上的道路。
哪里像主支的少爷一般,还不及弱冠,宗族就为其早早的铺好了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怪谢方心里不平衡。
东晋的官员选拔制度仍旧是推举制,又叫举孝廉,由官员进行推举。
而官员的推举依靠什么呢?一看家世门第,二看名誉声望。
第一条直接造成了一个社会现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
第二条也同样不容易。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哪里来的名誉和声望?
靠的还不是家里帮忙造势,就算真有名气,也得能传出去才行。
在这个世道,没家世,没人帮忙,靠自己想出人头地,基本是痴心妄想。
就连谢方,他出去经商,虽说很大程度是自己努力打拼出来的成果,但他也不敢说这里面没有一分是家族在背后提供的便利。
所以,他就是想脱离出来,也是不可能了。
宗族不会同意,与他利益相关的世家门阀不会同意。
不过,他不能,不代表他儿子也不能。
更何况,这么离奇的事情都发生了。
这是不是说明,老天都想让他争一把?
既然如此,若不做点什么,未免显得他谢方太怂了些。
想到这,谢方不由再次把目光放到手里的皮革本子上。
“去!把你们少爷叫来。就说老爷有事找他。”
小厮挠了挠头,不明白今天的老爷是怎么了。
明明就小憩了不到半个时辰,感觉跟变了个人似的。
他想不通,但还是匆匆跑去找谢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