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朕重用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可用者(2 / 2)

“朕召解州安邑县令赵鼎回京,权(代)户部侍郎一职。”

此言一出,引得众臣震惊无比,个个面露狐疑之色……

他们嘴上不敢说出反驳半句,只因不敢顶撞心性大变、用人风格超然迥异的赵官家。

可是,群臣在心里却都暗想着:一个小小的县令赵鼎,为何如此受赵官家的器重呢?由小县令,升为户部的代理侍郎,这几乎是一步登天了!

甚至参加这次朝会的不少大员,都不知道解州安邑县,还有一个名叫赵鼎的县令!

穿越者赵吉却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南宋初年名臣中有赵鼎的大名。

赵鼎不仅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还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今年(即宣和二年),赵鼎三十五岁了,他字元镇,解州闻喜县人。

赵鼎年少丧父,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他自幼苦读诗书,文章做得好,行文气势畅达、浑然天成。

早在十四年前,年仅二十一岁的赵鼎,便在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的科举殿试中,登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

只因,赵鼎为官清廉正直,不喜巴结权贵,故此,他以进士及第的资历,在步入仕途后的这十四年间,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可是,熟知两宋历史的赵吉,绝对不会让贤良忠臣们埋没于朕的这一朝。

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赵吉所读过的史书中记载着:在南渡之后,赵鼎在仕途之路上开始崛起。

南渡后,赵鼎升任权(代理)户部员外郎。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拜赵鼎为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历任建康知府、洪州知州。

绍兴年间,赵鼎两度出任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赵鼎曾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知名将领,有效地协助南宋朝廷组织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军南下的侵略。

赵鼎为相期间,推崇洛学,‘重民生约束武将,让南宋固本安邦’,以此巩固了南宋的政权,使南宋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政~治清明,赵鼎主政为相这一时期,被赞称为“小元佑”……

赵鼎极力反对与金议和,故此,他遭到了媾和派秦桧的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任绍兴府知府、泉州知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

绍兴十七年(1147年),赵鼎再次受到秦桧的严重陷害……

于是,赵鼎以绝食向宋高宗赵构表明忠心,以及对秦桧所诬陷他的罪行进行抗争。

在赵鼎临终前,他自书墓石铭: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赵鼎以此表达,他即便是身死以后,也不会忘记大宋朝,更不会忘记抗金救国之大业!”

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赵鼎因绝食数日而逝,享年六十三岁。

宋孝宗即位后,追赠赵鼎为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

淳熙十五年(即公元1188年),赵鼎配享高宗庙庭。

赵鼎也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吉还想起自己没有穿越前,所看过的《宋史》,对其记载的是:

“(赵)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

赵吉心中暗想:朕召解州(后世的山~西地区)安邑县令赵鼎回京,任代理权代户部侍郎一职以后,经过朕的观察和考核,

如果赵鼎的为政能力,真的与史书上记载的一致,

那么,朕提拔权户部侍郎的赵鼎,找个机会再升任他为户部尚书,这又有何难?

只要赵鼎的从政能力实至名归,就算朕拜赵鼎为相,可能也是早晚的事了。

这大宋实行群相制,难道还能少了与李纲齐名的南渡名相赵鼎的一个相位吗?

此时,赵吉环视大殿中的群臣,他已经看出了群臣的面色疑惑,应该是不理解为小小的安邑县令赵鼎能被朕赏识,平步青云般地提升为权户部侍郎一职。

不过,赵吉没有跟群臣们解释半句。

只因朕行事,何需解释?

赵吉又道:“原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因罪被朕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中书门下侍郎之位,如今已空缺……”

赵官家的话,还没有说完,大殿内的群臣都双眼放光,竖起耳朵,极力想听清赵官家将要宣布升任中书门下侍郎者,会是谁呢?

群臣中除了官位高于中书门下侍郎者,都打心眼里想着,自己万一被赵官家提升为中书门下侍郎,那该有多好啊!

小主,

群臣皆知:宋朝前期,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也称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朝,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了【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可是到了赵佶继位当皇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