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做一棵合格的墙头草,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时势是在变化着的,春秋没有永远的霸主,东南西北风也是在轮换着的。这个时候,郑国如果不审时度势,一旦选错了方向,那是有可能惨遭灭亡的。
作为身负整个郑国责任的郑文公,自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心,所以与其得罪现在仍在位的晋国国君晋惠公,不如得罪仅仅是可能会成为未来晋国国君的重耳。
至于重耳以后真的当了国君,那以后再说。哪怕是你重耳真当上了国君,那我郑国也得先看你晋国到底有多牛,反正寡人现在要紧紧依附于江湖第一强国楚国。
这就是春秋时期小国的无奈。郑文公不想礼遇重耳,但他的弟弟、上卿叔詹却提出一定要厚待重耳。这些我们在讲郑国风云时讲过了,当时叔詹见自己的国君哥哥郑文公不接纳重耳,便对郑文公道:“主公,重耳可是受老天眷顾之人呢。我们应该顺应天意,礼待他。”
小主,
郑文公不悦道:“这种颠沛流离的糟老头子,不忠不孝,哪会有上天眷顾?冻冻死嘛算了,呆在郑国一天,是郑国一天的晦气。”
叔詹道:“上天眷顾有福之人,臣认为重耳有三福,遇祸去国而能举止得当,长久窘困而无过失。此一福也。晋献公有子九人,大多死于非命,除现国君外,只有重耳一人在世,重耳历经苦难,必有后福,这是第二福。
晋国国君不得民心,有志之士都弃他而去,追随重耳身边的俊杰人士众多,重耳贤名远播,这是第三福。有此三福,臣认为,重耳极具成为晋国国君的实力和机会啊。我们应该礼待重耳,这对我们郑国以后大有好处。”
郑文公道:“这只是你个人的判断吧,但事实是,重耳本可继位,却胆小如鼠不敢回国,结果丧失了机会。一个连机会都把握不住的人,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如果我们礼遇重耳,被当今晋侯知道了,发兵讨伐,那我们郑国岂不是真的摊上大事了?”
叔詹仍旧是苦口婆心地劝道:“晋国和郑国历来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啊,我们的先君武公与晋国先君文侯戮力一心,辅佐周王室,功德无量。先王周平王曾经带着感激之情慰劳他们,还赐予盟约,鼓励他们说郑、晋世世代代都要友好。现在晋国有难,公子重耳极有贤名,此时不帮,那不是摒弃了先王先祖的教导吗?”
这里,叔詹为中华成语库贡献了一个成语:戮力一心。
但郑文公是铁了心不愿接待重耳,他最后的理由居然是这样的:“依你说,那我们都要礼遇各国的公子哥了,这些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又不止重耳一人,我们郑国都要一一接待,那还得按礼仪规格,多浪费啊。算了,随他去吧。”
叔詹见郑文公态度坚决,不由长叹一声道:“如果我们不以礼相待,那么臣建议干脆杀了此人!”
郑文公吃惊地看着叔詹,觉得实在不可思议,你这个态度转成了180度,转过头了好不好?你叫寡人杀了他,他走了那么多国家都没人杀他,倒让寡人来背这种不义的历史骂名啊?
郑文公不再理会叔詹,吩咐守城士兵:别理那帮叫花子。
寒风凛冽中,重耳就这样被拒于郑国城门外,又冷又饿又困的他,带着无比羞辱的一颗受伤的心,无奈顶风冒雪奔向楚国。在重耳这颗受伤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对郑国的怨恨:“本公子一定会回来的,到时,你们郑国一定会为今天的所为付出血的代价!”
其实,在笔者看来,郑文公并非没有仁义,他不是不知道,既然不礼遇重耳,那也应该杀了重耳,以免将来被重耳报复。但他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可以做的事。同样,他也希望重耳能够理解,因为他也听说了,晋公子重耳是一个贤人。既然是贤人,到时也可以讲道理的嘛。
一切,由命运来决定吧。重耳,休怪我郑国对你无礼了,寡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那个贤人晋公子重耳,后来当了上晋国国君,但他可不讲道理,而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晋文公后来伐卫、伐曹、伐郑,几乎都有一个出兵的理由:报复想当年没礼遇自己的这些诸侯。
但现在,可怜的晋国公子重耳还在继续他的流亡之路,而这条路,终于通到了他想象中的当时春秋江湖第一强国,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