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眼尖地发现,唐宋八大家,其他人都是上下两集,唯有苏轼苏辙两人竟然占了上中下三集!
不是,凭什么啊!
欧阳修是他们的老师都只有两集,他们凭什么越过老师还多一集?
有好事者立即将这个事情告诉欧阳修,对方大笑:“这不好吗?一代更比一代强!唯有如此,我大宋才会越加昌盛!”
原意是让两人起嫌隙的人顿时灰溜溜地走了。
欧阳修抬起头:苏轼啊,此人有大才!
【七幅珍贵的人物画像,出自不同的画家之手,但是画的都是同一个人:苏东坡。
千年以来有无数个关于他的传说。这当中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也有浮游天地明月清风的广博。
当然更有他戴着斗笠穿着木屐和贩夫走卒谈笑的那份率真。
每一个华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而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我们总会遇见他。】
天啊!这比欧阳修还得后世人喜爱呢!
听听,每一个华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这是多大的赞誉啊!
一时间许多人妒忌得脸都扭曲了。
还什么因为他对词体的拓宽和解放,宋词才得以成为和唐诗比肩的存在……
就他一个人会写词吗?
坐在座的哪一个读书人不会写词?
真是越想越不平。
却又无可奈何。
李世民惊叹不已,此人文采如此之好,没想到书法也被称为天下第三的行书!
真是可惜没生在我朝啊……
赵匡胤笑得脸都僵了,虽然没在他的朝代,但是也是大宋的人才!
或许因为这些才华横溢的文士,后世对宋的印象至少不止那惨烈而耻辱的靖康之耻吧。
有人问苏轼,后世把他的后半生什么时候死都讲出来了,会感到害怕吗?
苏轼爽朗大笑:“这不是很好吗?知道自己的死期不是能更好的安排时间,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
这才是真的不留遗憾啊!”
旁人听得直竖大拇指,苏轼不愧是后世人都推崇的文士!
嬴政叹了口气:寡人的大秦缺少这样的文士……
刘邦急忙问张良:“子房,我朝也没有这样的人才?”
“有啊。”
“谁?”
“我和萧何。”
刘邦大喜:“瞧我,我都忘了你们俩了!你们做的赋能不能流传到后世?”
“谁知道呢,或许太久远而遗失了。”
“那怎么行呢,明儿我就叫工匠过来把你们写的赋都刻在石头上,这样一定可以流传到后世。再说了, 后世人不是喜欢临帖吗?你的隶书写得漂亮,你就辛苦一下为我们大汉的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吧。”
“……”怎么有点后悔?
刘彻看看卫青等人,算了:这些人只擅长打仗,写文章什么的另找他人吧。
三国时期。
刘备很奇怪,这个宋还是之前的宋吗?
怎么如此之多的能人,偏偏自己还是混得如此之惨?
这是为何?
看看这后人极为推崇的八大家就有六家是宋的,而这些人看着也都是有报效国家的决心,那为何还是被 游牧民族踩在脚底下?
诸葛亮倒是想到了一些问题,这个宋不光是皇帝太昏庸,对外太软弱,还应该朝堂里的各种派系斗争也很激烈,看看那个欧阳修和苏轼,如此有才的人基本都是被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