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事例:希特勒充分理解了形式对传播思想(洗脑)的重要性。
即使是在今天,看过《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纪录片的人也会感到那种震撼。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导演的审美标准:仅仅由于光线问题,导演里芬施塔尔删掉了全部国防军(陆军)受阅镜头。
如此精心雕琢的电影在会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可想而知。
要知道,这两部纪录片的很多拍摄和表现手法在当时完全是首创并在其后几十年被奉为经典并被广泛使用和模仿。
纳粹的大型群众集会都经过精心策划,如主席台的位置安排,群众行走的路线。
如何利用建筑与行进路线营造气氛,影响参与者的情绪。
充分利用灯光、篝火营造敬仰、纪律、服从的情绪,而这些集会往往会由专业导演、艺术家来指导策划。
纳粹组织了大量的社团组织,可以说从上学到工作都有各种社团等着你,激昂的乐曲、整齐的队列、爬山越野、海滩篝火、制式服装、阶级平等...对于年轻人都有致命的诱惑力。
在这些活动中,荣耀、纪律、团结、集体逐步成为一种信仰,个人意志已被集体意志取代。
好像是小胡子说过一句话“我们不一定能把你变成我们的人,但你的孩子一定是我们的人”。
垄断性:纳粹掌权后先后取缔、限制了左右翼其他政党,在宣传上完全形成垄断。
而纳粹的宣传和各种警察行动相结合已渗入到普通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当在公开场合不同政见和独立的思考不复存在时,剩下的只有纪律和服从。
政治主张与民粹:纳粹是个代表社会底层的政党,它的宗旨包含了反贵族、反资本主义、主张阶级平等的思想。
纳粹的高层除了戈林和里宾特洛普(只能算半个)以外,其余均出身底层阶级,这能很能迎合底层劳动人民。
此外,纳粹的几个主要政治主张也让他们吸引了众多的支持。
一战后德国深陷凡尔赛和约的泥潭,社会舆论一致认为德国受到不公正待遇,寻求强势的政治势力领导德国的复兴,希特勒和纳粹提出的拓展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间的政治主张迎合了社会主流思潮。
改善民众生活是任何一个政党都可以取悦民众的主张,纳粹将民众生活的艰辛归结于犹太人,这迎合了社会上原本存在的反犹思想。
在纳粹党的宣传领域,戈培尔可以视作希特勒的继任者和发扬光大者。
戈培尔的学识出众,思辨能力、演讲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强,而且他有着超过常人的精力和热情。
在纳粹党几次大选过程中,戈培尔的宣传组织能力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演讲方面,与希特勒相比,前者更擅长立论式的雄辩,进而调动听众的情绪。
戈培尔则更擅长逻辑和PK。
早期在党派斗争的集会上,他频繁利用敏锐的思辨能力迅速发现对手的破绽,以冷静尖刻的讽刺挖苦打击对手,很容易激发听众的反响。
在纳粹掌权后和战争时期,他的演讲更倾向于利用丰富的学识和貌似严谨的逻辑来为纳粹的观点服务。
利用精辟的语言和口号式的激情演讲来引导、煽动听众的情绪(用情怀带节奏?),从而掩盖背后虚构的事实和逻辑。
可以说,历史上戈培尔塑造了希特勒的形象,现在他又在塑造斯特拉瑟的形象。
这没什么需要掩饰的,每个国家的宣传手段都是相似的,打造一个受人爱戴的伟人,让民众视其为偶像,每个国家的历史上都会有几个这样的人。
“元首?”
从门外进来的部下的话将沉思的斯特拉瑟拉回了现实。
“怎么了?”
回过神来的斯特拉瑟问道。
“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不用怎么办,你们做的不是很好吗?按你们自己的想法放心大胆地去做就好了。”
斯特拉瑟用笑容掩饰自己走神的尴尬,他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一饮而尽。
“可是,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鲁尔区的问题。”
部下有些为难地说道。
“鲁尔区有什么问题?罗姆又闹事了?”
斯特拉瑟对此感到疑惑。
“不是,就是我刚刚跟你说的,法国人不知道从哪里出现在我们北方的领土上,亚琛已经沦陷了,现在他们正在逼近鲁尔区。”
部下怯生生地回答。
“什么?”
斯特拉瑟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