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赵策所说,历史总会向前,开海禁势在必行。
弘治皇帝今日处理政事之时,看着桌上接二连三请求取消开海禁的奏折,也只是脸色淡淡的随意扫几遍。
扫完之后,直接放到一边去,以刘大夏的放在最上面,全部留中不发。
桌上,还放着昨天从赵策家里拿过来的《海权论》。
不得不说,这赵策确实让他一次比一次意外。
这《海权论》的大胆之处,他就是作为一个皇帝,都不曾想过。
弘治皇帝昨天,是越看越心惊。
然而越看,却越觉得其中确有美妙之处。
然而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他只能暂时把《海权论》放到一边,应付眼下这些因为开海禁而反对的保守派们。
李东阳这两日便要启程到山东去,主持孔庙的重修仪式。
他看着这接二连三的奏折,说道:“恐怕后面反对的声音,会更大。”
弘治皇帝笑了笑。
今天谢迁和刘健已经先走了,他留下李东阳,与他商讨重修孔庙一事。
如今暖阁内,只有君臣二人。
弘治皇帝说道:“李师父,你觉得朕是否错了?”
李东阳轻叹一口气。
“实不相瞒,臣查阅了先前我们大明每年与朝贡国进行的交易。”
“嗯?结果如何?”弘治皇帝明知故问。
李东阳道:“结果,真如某个人所说。”
“此间,确实带来的巨大利润占比,让人不得不动心!”
“只是因为交易额度太小,其中利润数目看着不大。”
“若是扩大贸易,绝对能为我大明带来不俗的岁收。”
弘治皇帝对李东阳口中的某人,心中了然。
他笑道:“有李师父你这句话,就足够了。”
李东阳摇摇头:“刘公性子犟,恐怕陛下后面还要花些心思去安抚他们。”
“臣此去山东布政使司,也帮不上太多的忙。”
顿了顿,李东阳说道:“若是反应太过激烈,陛下可以延迟一些开海禁时间。”
“先稳住朝中局势再说。”
弘治皇帝一向温和,和他们这些文臣也都相处得来。
李东阳说的,也是让他要是实在顶不住的话,就先拖着。
他不在朝中,很多大事都会晚一步。
刘健听着是支持开海禁的,但内里如何,其实不好说。
谢迁虽然没有反对,但是他压根没有表态。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代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
李东阳就算听了赵策全面的分析,又查阅了许多相关的数据,因此才愿意全力支持弘治皇帝此事。
然而人不在朝廷,总有一些掣肘。
按照以往惯例,弘治皇帝要是顶不住了,就会先安抚一番。
后面,再徐徐图之。
然而这次,弘治皇帝却不知道为何,异常的坚决。
他说道:“李师父,此次开海,朕势在必得。”
李东阳很少听到他这么果断直白的话,有些惊讶的掀起下垂的眼皮。
“陛下因何有如此决心?”
弘治皇帝眼睛闪了闪,并没有对他说出赵策告诉自己的金山银矿一事。
他说道:“前两年边疆一事,李师父可还记得?”
李东阳点点头:“前两年蒙元率人入我辽东清河堡,至密云,旋西掠偏头。”
“秋复以五千骑犯辽东长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