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吏部风波(1 / 2)

这边,在与狄知逊分别之后,王玄策一个人朝着吏部办公的地方走去。

作为大唐最为重要的衙门,一大早,这边早已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看着各色官员来来往往,从自己身边经过,王玄策心中暗暗点头。

不愧是帝都啊,他在这里见到的高级官员,怕是比他这二十年来见到过的还要多。

这些朝廷大员们,身着华服,有骑马的,也有坐轿子的,都是一副急匆匆的神色。

还有一些人则是从吏部方向过来,有的人悲愤难鸣,脸上掩不住失落的神情,有的人则是扬眉吐气,走起路来八面威风。

人们的悲喜不尽相同。

彷佛在短短的一瞬间,王玄策便看到了人生百态,心中不由唏嘘起来。

那难过的官员,想来应当是被贬黜,又或者被调往没有行市的衙门上任,而那欢喜的,自然是得蒙拔擢,前途无量了。

看到这些,王玄策不由想到了自己。

自己不过一小小县令,人微言轻,如今魏公又恰巧不在京城,自己的下场怕是要难好了。

要是那些吏部的大人们一个“不小心”将他扔到了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消磨时光,那自己这一身本领,怕是报国无门了吧!

王玄策心事重重地走着,没多久便来到了吏部这边。

刚一进门口,望着眼前的场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整个吏部的走廊上,人头攒动,吵杂至极,乌泱泱地全是人影。

王玄策只好默默地排在了队伍的后面,没办法,谁叫他人微言轻呢。

毕竟京城这地方,随便一块板砖砸下来,也能砸倒一片三四品的官员。

对于只有一个七品的小县令来说,自是不值得一提。

自大唐立国以来,朝廷便将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罢黜的权力,交给了吏部。

吏部尚书,更是被称呼为“天官”。

由此可见吏部之重。

王玄策安安静静地等待在那里,看着周围热闹的景象,像是一个局外人。

此次进京,到底是福是祸呢?

到了这一步,心中已然是有些后悔来了。

尤其想起昨晚那魏家小子的“真面目”,只能唏嘘道自己怕是要遇人不淑了。

“啪!”

就在这时,王玄策突然觉得肩膀上传来一阵巨力,接着整个人的身体都朝后面挪去。

“去去去!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也敢和老子抢位置,乃父没教过你规矩嘛!”

说话间,一个体态肥硕的官员一脸不屑地瞥了王玄策一眼,然后堂而皇之地插到了他的前面。

乃父,就是你爹的意思。

这差不多是骂人的话了。

闻言,王玄策脸色一变,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照这样的体格,别说是一个人,就是来十个人,他也能轻易撂翻。

可是在看到对方的官袍颜色时,王玄策不禁犹豫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四品官员,才能穿戴的深红色官袍。

要是真在这里打了人,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玄策在地方上干县令也有些年头了,早已不是那种愣头青,知道君子当忍则忍,旋即叹了口气,逐渐松开了拳头。

可就在这时,耳边却传来了“噗呲”的一阵声音,接着一股浓郁的臭味飘散了出来。

在场众人面色古怪,全都捂着鼻子骂了起来。

人们一边骂着,一边寻找着这个屁的“始作俑者”。

这时,那个肥胖的官员做贼心虚地回过头来,捏着鼻子对王玄策,鄙夷道:

“他么的,这人还有没有公德心了,你要放屁去外面放啊,在这里荼毒大家作甚!”

随着他的声音,在场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全都朝着王玄策看了过来,顿时指指点点起来。

王玄策面色涨红,松开的拳头再度握紧。

娘的,你插老子队,老子忍了。

现在居然还诬陷老子放屁?

真的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了!

王玄策撸起袖子,又将袍子绑在腰间,准备今天哪怕被人从吏部打出去呢,也坚决不受这份气了。

他王玄策一个人没关系,可是不能丢了他这个融州黄水县令的名头。

否则传回家乡去,岂不是让融州黄水的几万父老乡亲蒙羞么!

看到王玄策这边的架势,那位官员脸色不由大变,浑身颤抖着,嚷道:

“你……你要干什么!快来人啊!这里有人要殴打上官,快来人管管啊!”

对此,王玄策却充耳未闻,一步一步地朝那人逼了过来。

周围那些官员之中,有人暗暗点头。

他们已经从王玄策的身上看到了些东西,心道这个小年轻怕是个练家子。

这回这个姓黄的,怕是要栽了。

大唐风气,向来以彪悍著称,遇到这种官员打架的,众人一般不会掺乎。

不管有理没理,先锤了再说。

至于论罪什么的,那也是后面的事情了。

正当王玄策抡起拳头,准备开干的时候,人群中突然走出来了一个中年男子。

“你们要干什么!当吏部是什么地方,菜市场吗!”

随着那人的出现,周围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后便响起了一阵此起彼伏的敬呼声。

“见过戴公!”

自杜如晦身体抱恙之后,原本担任民部尚书的戴胄,便接管了吏部,成为了吏部尚书。

虽说是六部尚书官阶一样,可吏部尚书总是要贵重一些,这算是升官了。

听到周围的恭维声,戴胄神情依然冰冷。

“诸位要是把这劲头,放在治理百姓身上,何愁不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