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无数仁志士寻找救国之道,民主就是其中一个选项。
我国古有先贤说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通过民主,得到人才和施政方法,通过民主,为绝大多数人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
我们通过民主,一是实现仁义区的稳定;二是团结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族人民,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要让生产力持继发展。
总结出来就几句话:为了让人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国富民强;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我们仁义社人愿为此不怕牺牲并奋斗终身。
这些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会场一下安静下来,但心里并不平静。仁义社的奋斗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说的清楚明白。
一直以来仁义社都韬光养晦。但随着仁义社的发展,大清已把仁义社当成了重要威胁,仁义社韬不住也养不住了。
既然韬光养晦不行了,那就要有所作为。
仁义社所说的这些目标,并非是信口胡掐来糊弄大家。仁义社从起事之初就制定了这样的奋斗目标,他们是这样说,同样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从起事起近两年来一以贯之,从来没有改变过。
会议继续,接着有人提问。“如果有机会,你们会归顺朝廷吗?”
张海潮答道:"归顺谁都可以,但对方要代表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一点,朝廷能平均地权吗?请您在朝廷平均地权后才提这个问题好吗?"
要朝廷平均地权,大清怎么能够做到,这话戳中了要害。农民没有土地,一切都白说。
又有人问,"你们的代表中,士绅的比例偏少,这是否会影响民主呢?"
周文清回答:"所有代表的人数,都是根据所占人数的比例综合考虑的,这样才能代表绝大多数。在民主选举中更要注意资本和金钱的力量,资本和金钱的力量在选举中有先天优势,如果任其发展,那就变成金钱民主,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利益,那就害国害民,此不可取。"
又有一人提问:“我观察了一下仁义社读书人偏少,即使有,大多都是童生之类。我的问题是,仁义社有沒有重用吸引读书人的政策,如果有,怎么使用他们?”
这个问题就由龚俊来回答了:“仁义社十分重视读书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实践知识。只有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作用。
我们欢迎广大读书人投入到仁义社火热的工作当中。
至于您说怎么使用读书人,我的理解是给于读书人什么职位吧?
至于什么职位当然要看他适合什么,仁义社会着重培养,先让他基层去锻炼,从锻炼中发现他的闪光点。然后调整到适当位置。
古人云:宰相必出于州郡,猛将必出于卒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就是我们选贤任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