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件事自然不可能是沈君兮亲自出面去办。
自从黎子诚被她使到泉州那边去当采买了后,她又在母亲的田庄里提拔几个年轻的管事。
其中有个叫邵青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别看邵青年纪小,可办起事来却很有章程。
他与曹家娘子谈妥了开酒坊的事宜,曹家娘子以她酿酒的手艺的入股,每年可以在酒坊分得四成的红利。
只是曹家娘子所住的院子不大,本就囤不下太多的苞谷,而且这些苞谷还要从大黑山运过来,更是麻烦。
那曹家娘子也是爽利的,二话不说就将她的酒坊搬到了大黑山去了。
为了有地方能囤放苞谷,邵青也就想着在酒坊的旁边建个大粮仓,沈君兮觉得这主意不错,也就特意给他拨了一笔钱。
粮仓建了起来,酒坊也建了起来,需要的帮工也多了起来,因此大黑山附近聚集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他们围着酒坊和粮仓搭起了临时的茅草房,慢慢的就形成了村落,被人称为黑山村。
黑山村的房子越搭越多,也越搭越密,就难免不发生意外。
一户人家在做饭时,不小心点着了房顶上的茅草,恰好那日又刮起了大风,点燃的茅草四处飞舞。
一时间整个村里火光冲天,烟雾缭绕,哭爹喊娘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索性酒坊和粮仓都是砖瓦房,又有人值守,并未被烧着,可村里其他的地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整个黑山村的茅草房竟被烧掉了一半。
大家刚刚过得有些奔头的日子,又被打回了原形。
沈君兮看了这样的惨状,也就动了恻隐之心,她一不做二不休,在与同秦四商量过后,从天一阁的账上调来了银子在村里修起了砖瓦房。
不过她在砌这些房子的时候也留了个心眼,村民们的房子像是围墙似的层层包围在粮仓和酒坊的四周,最外面一层,还砌了高高的围墙,若是从空中鸟瞰下去,便会发现这黑山村俨然砌成了一个小小的城池。
沈君兮在大黑山附近的地越买越多,地里的收成也越来越好,光靠酿酒已无法消耗掉那些多出来的苞谷。
那邵青也是个聪明的,他不但又多砌了两个大粮仓,还与周围的临近的几个镇上的粮食铺子做起了生意。
每年到了新收成的时候,他用新苞谷换仓里的旧苞谷,再将旧苞谷卖到了粮食铺子。
这些苞谷面虽然没有白面好吃,可胜在价钱便宜还能饱肚,平常买一两白面的钱能买三两苞谷面,这苞谷面就慢慢地在穷人间流行了起来,一时间倒也不愁销路。
如此一来,有产有销,中间还有几个用来流转和囤积的大粮仓,这门生意竟也做得风生水起。
黑山村的人靠着这苞谷面和苞谷酒,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大家感念沈大善人的好,便自发地建了生祠,供着沈大善人的牌位,乞求上苍保佑沈大善人长命百岁。
只是村里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沈大善人到底是谁。
但是这样一来,沈君兮的名下又多了一笔进账。
好在她平日里为人低调,有什么事也只与那几位管事的交代,因此京城里并没有什么人知道大名鼎鼎的天一阁和新近崛起的黑山村与沈君兮有什么关系。
这一点,连王老夫人,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