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新都百姓都没太觉得焦虑,因为他们在天子脚下,哪里有事,他们也不会有事啊。
灾年,顶多是家里的水井枯了,那就去邻居家打水。
邻居家的水井也枯了,那就去街尾的共用深水井……
恐怕马上要到来的难民潮,就是那个沉甸甸的棒子,一下子把新都上下都敲醒!
再也不能沉醉在盛世太平,国泰民安的假象里!
温先生本来出去寻几个同僚闲话儿,想听听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回来时候,他瞧着李老二脸色不对,就凑过去问了几句。
待得听说,他第一句就是,“也许这还是件好事!乱起来,那人就没心思琢磨北边的事了!”
李老二点头,应道,“就是碎金滩麻烦了,本来就扎眼,万一有人坏心引导一下,难民就成了一把拆家的好刀!”
“幸好咱家先得了消息,赶紧安排起来。”温先生嘱咐道,“家里的事,还是要郡主出面。她想的更周到!”
李老二轻车熟路找了先前传信儿的小太监。
佳音再次见到苦着脸的小太监,倒也很快认了出来,笑着问道,“小公公,可是我家二伯又麻烦你传信了?”
小太监听得这话就红了脸,毕竟拿了人家的谢礼,还这般不情愿,太不地道。
他赶紧从袖子里拿了纸条,双手捧了上去。
佳音展开,只看了一眼就收了笑,立刻说道,“小公公稍等,还要麻烦你跑一趟宫门口。”
说罢,她也不等小太监说话就去找了纸笔,奋笔疾书,写了满满一篇字,折好给了小太监。
小太监听了嘱咐,就麻利的溜着墙边跑掉了。
正好老太太从内殿出来,见得这般就问道,“怎么了?”
佳音没说实话,勉强笑着应道,“没事,奶奶。二伯惦记你,让人来问问。”
李老太太高兴儿子孝顺,嘴上却说道,“他就是多余担心,我有你在身边,还有公主照料,哪会有什么事。”
佳音赶紧岔开了话头儿,偶尔望向外边的炎炎烈日,眼神晦暗……
好不容易熬到出宫时候,佳音扶着奶奶坐上自家马车的时候,李老二和温先生、家安已经等待一会儿了。
李老太拿起蒲扇扇了几下,小声说道,“从坤宁宫到门口,这才几步路啊,就热一身汗。我也是老了,不顶用了。”
李老二赶紧接过扇子,替老娘扇着,哄道,“娘可不老,身体好着呢。这几日都抬出去多少人了,娘还是精神这么旺!”
“那是托了三公主和太子的福,真是没少照顾我。”李老太忍不住感慨,“太子就罢了,到底在咱们碎金滩长大。但公主瞧着脾气厉害,其实善良又心细,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这会儿功夫,马车已经开始走动了,佳音从茶壶里倒了凉茶给众人。
老太太看看儿子孙子和温先生都在,这才醒过神来,问道,“你们怎么都挤到一个马车上了?”
李老二没办法,低声说道,“娘,天灾不断,南边的流民到新都外了,咱们家那片地方太扎眼了,怕是要一起回去想想办法。”
佳音见奶奶变了脸色,赶紧说道,“奶奶,我已经安排完了。等回家说说,哪里有不妥当,再商量一下。”
“好,好!”李老太抓了孙女的手,神色复杂。
李家就是逃荒出身,太知道逃荒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