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人当中倒还没有谁想过董卓可以凭此机会入主洛阳,毕竟时势如此,他们的想法也还相对简单,若真能打进洛阳,帮助天子驱逐甚至杀死何进,那自家主公匡扶汉室的大功劳就跑不了,而自己等人也都可以跟着水涨船高。
认为不该应邀的则认为,不论朝堂各路大佬如何争权夺利,但不可否认现在天下平稳。
而袁术虽以所谓的天子“诏书”相邀群雄讨何,可目前为止并未见有哪家响应,若仅以并、冀两州的兵马,还是太过势单力薄了。
毕竟何进本身掌握的力量就不小,别的不说,仅五原吕布就是董卓起兵前的一大障碍。
并且,若一旦讨何失败,后果必然十分难看,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守好并州这一亩三分地,老老实实的拿着朝廷给的钱粮度日,而不应该参与到朝廷的争斗中去。
一众文武相互争论,都有一定道理,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反倒是吵的董卓头昏脑胀。
“诸位稍安勿躁。”无奈董卓只能叫停众人,求助般望向自己的智囊李儒。
大家显然也习惯了州内之事皆由李儒出谋,董卓拍板的模式,于是纷纷收起话匣,等待着看李儒如何回答。
李儒见状也不犹豫,起身朝董卓拱手说道“主公,儒以为可以应邀。”
“为何?”
“回主公,刚才众位同僚所言皆有道理,此次讨何确是一次政治良机。响应天子号召本就是忠臣本分,如今有袁术打着天子的旗号在前,主公起兵跟在后面捞些好处也是可以的。若真的有机会进入洛阳,那主公未必不能取何进而代之。即便战局有所不利,主公也能以被袁术侨诏蒙蔽为由,向何进投诚。到时候何进忙着对付袁氏等各路世家,自然无力再为难主公,甚至少不得需要对主公进行一番拉拢。”李儒缓缓说道。
他话中之意就是董卓完全可以在此次天子与何进的较量中左右逢源,先尊大义响应号召,塑造自己大汉忠臣的形象,博取一个好名声。
替天子干趴了何进自然好处多多,即便打不过,到时候也可以甩锅袁术,反正密诏密诏,何进还在,天子就不会承认诏书是真的,那这“侨诏”的祸就被袁术背定了。
而董卓这样被假象迷惑的“大汉忠臣”,谁又能重责他呢?
甚至李儒还十分笃定的指出,袁氏在大汉的影响力极大,今又有天子大义在,各路人马心动者必不在少数,只是各有顾虑,暂时观望而已。
但若并、冀两州的勤王大军能够胜上几场,让大家看到获胜的希望,必然会有更多的地方兵马加入到此次勤王中来。
锦上添花就能获得好处之事,谁又能拒绝呢?
如此考虑之下,若董卓能应袁术之邀,首倡义兵,那在击败何进势力后,回报将十分可观。
“恩~”董卓点头应道,不可否认他有些心动。
实际从个人情感考虑,仅仅是何进对他这些年的打压,董卓就恨不得亲手将何进斩杀了。
可还有一个难题“五原吕布的人马又该如何解决?我若起兵南下,则并州必然空虚,难免为吕布所趁。”
“这个…我尚需谋划一番。”李儒皱眉答道。
刚才他只是根据当下形势向董卓分析了起义兵对于董卓而言利大于弊,但吕布这绕不过的坎,他还得谋划一番,如何在起兵前以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麻烦。
董卓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只能靠李儒来想办法了。
却不曾想,有一人突然起身抱拳道“主公、军师莫急,肃有一策,或可为主公解决五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