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谁来了?(2 / 2)

顾心怡是知道历史走向的,如今才六八年,运动才刚刚开始,距离这场运动结束至少还要七八年的时间。

她真的不敢想,若是哪天田蜜真的用高家爸妈的安危来威胁高宏远的话,那他会如何选择。

顾心怡知道这七八年的时间对于劳改的人有多难熬,可是高宏远却不知道,原本在海市的时候高宏远一心都是学业上,所以虽然学校当时也有红卫兵小将什么的,可他却并不太参与那些乌七八糟的运动,就算没有老师讲课,那他也是自己抱着书本自学。

而下了乡之后,青山大队虽然也有下放被关在牛棚的人,可这里从大队长到支书,再到普通的村民,都是良善之人,平时并没有人会刻意去为难住在牛棚里的那些人。

而且他们这些后来的知青几乎是刚来没几天就开始秋收了,平时一周一次的批斗会也都停了,所以高宏远几乎是没有见过那些血腥的批斗场面。

再一个也是高家父母在农场那边有田蜜二叔的照顾,倒也真的没有吃什么苦,所以在高宏远的心里,爸妈在农场那边的日子大概也跟他下乡差不多,就是干活累了点,吃的差了点而已。

所以这会儿的他并不能理解顾心怡这话的意思,只以为她是还在生自己的气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害怕她又提出跟自己分手的话,高宏远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将人抱在怀里拒绝,“不,我们不需要做这么奇怪的约定,心怡我喜欢你,心里也只有你一个人,所以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可能跟你分开,你也不要老是想着跟我分手,我不同意。”

这会儿的顾心怡也不跟他犟,只笑着应和道:“好,不管将来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分开。

对了,家里的柴不多了,刚刚支书家的大儿媳提醒我这场雪怕是一时半会都不会停,让我最好抓紧时间多捡点柴,不然等到大雪封山后就不好进山了。

我看这会儿的雪小了些,要不一会儿我们叫上王哥去后山捡点柴吧。”

这样善意的提醒也是在顾心怡给出那一盒药之后,支书家的大儿媳为了表示感谢,才好心的跟顾心怡提了一嘴。

这次生病严重的人中就有老支书,昨晚下雨的时候支书也是跟着一起在地里抢收了的。

这一场雨淋下来身体本就不怎么好的支书当晚就发起了烧,所以跟着老两口一起生活的刘巧玲也是在今天求药的人群中的。

支书看天气的本事可是已经得到认证的,所以刘巧玲的话顾心怡还是十分相信的。

听着是支书家儿媳妇说的,高宏远也很重视,当下也顾不得跟顾心怡腻歪了,“既然这样我们得赶紧去,不然这天要是不烧火的话很容易生病,心怡你赶紧多穿点衣服,我去叫上王志,我们马上就走。”一边交代一边转身就往外走。

原本还没拿捡柴当回事的顾心怡一见高宏远这个架势也着急了,赶忙回屋翻出了厚棉衣套上,锁了门就去屋后的柴房里拿了麻绳去找高宏远和王志。

高宏远两人这个时候也刚好出门,在路过其他屋子的时候,高宏远还是好心的喊了一嗓子。

在经过前院的时候又将刘巧玲说的话跟冯保国说了一下,毕竟都是一个院子里住着的知青,平日子虽然各有心思。

可在大事上还都是十分团结的,这也是一群他们这群年轻人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乡下立足不被欺负的根本原因。

陈书宁的柴房里虽然有不少柴,可是整个知青院的人都去捡柴了,她也不好不去,于是也将自己裹成球跟着一起出了门。

只是刚走到门口,就见队长家的小孙子铁蛋朝着这边跑过来,因为陈书宁给过他几块糖,所以这孩子跟陈书宁是格外的亲。

在陈书宁将自己裹得她都认不出自己的情况下,小家伙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陈书宁。

一边跑着一边喊道:“陈姑姑,陈姑姑,村口有人找你,说是给你送东西的,开着车来的,我爷爷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让你、说是让你腾地方还是啥的?”

铁蛋今天不过七岁,又急着过来,所以大队长后面的话听得也不是很全就跑了过来。

揉了揉铁蛋那冻得通红的小脸,陈书宁随手从兜里掏出几颗超市里的高粱饴糖给了小家伙道谢:“谢谢你来通知我,回去告诉你爷爷我知道了。”

一听说是开着车来的,陈书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难道是贺朝阳又来了?

只是铁蛋是认识贺朝阳的,怎么说的是有人来了。

不过陈书宁一直都是那种想不明白就不想的人,等会人来了看看也就知道了,所以忙跑了几步追上刘淑梅,将有人来找自己的事说了一下,便留在院子外面一边逗着小铁蛋,一边等着看看来得到底是谁?

铁蛋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高粱饴糖,软软糯糯的,虽然不如水果糖耐吃,可味道却要比水果糖好。

因为跟陈书宁早就混熟了,所以铁蛋也不客气,接过糖笑呵呵的道谢:“谢谢陈姑姑,对了陈姑姑,我奶奶在家炒瓜子呢,等一会炒好了我给你送来,你可一定要在家等着我啊。”

万桂花是个不爱欠人情的,所以她教育出来的孩子也都是这样,就连铁蛋这么小的孩子也是,每次收了陈书宁的东西后,都会拿些东西还礼。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些小孩子的东西,像是下河抓的河鱼河虾,山上摘得野果子之类的东西,可陈书宁却很喜欢这样有来有往的交际。

倒不是她差那点东西,而是一个人只要知道感恩,知道回报,那这个人的人品应该就不会差到哪去。

说起来上辈子的陈书宁也不过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而已,突然来到这样一个对于她来说只有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的时代,难免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在人情交往上,陈书宁要比一般人谨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