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还是要依靠武将(1 / 2)

织明 蜗牛非牛 2233 字 2个月前

武安县丞房德威自前任知县季佑慈提任卫怀兵备道后,便一直以县丞身份署理武安知县事,此番再次见到永宁伯,自然大肆巴结,以期得他提携转正。

“下官恨不能随在永宁伯跟前,效鞍马之劳。”

房德威十分卖力地巴结着张诚,只听他继续道:“武安百姓,得永宁伯照拂,施粥舍粮,渡过饥寒严冬,无不感念伯爷恩德。我武安上下,皆愿为伯爷赴汤蹈火,以身赴死。”

武安举人李广琪也在此时出言说道:“是啊,伯爷。我武安乡绅同样感念伯爷恩德,勇毅军自宣府不远千里,驰援豫省,为表心意,我武安乡绅愿纳捐粮谷一千两百石,以助军剿贼,并组织乡民,为援剿大军,转运军资。”

“好。”

张诚大声叫好,道:“你等官民同心,何愁贼寇不灭。为激励河南官民,振奋剿贼官军士气,本伯当立刻上书朝廷,为你等武安官民邀功请赏。”

他说着又对身边随侍的张成芳吩咐道:“成芳,取赏功银牌两面,分赐房县丞与李举人,以彰其功,以励后人!”

“喏。”

“房德威谢过伯爷。”

“李广琪谢过伯爷。”

“唉。别急着道谢嘛。”

待他们二人起身后,张诚才又开口说道:“我会留一部人马在武安,自京畿与山东调运的粮谷辎重,都将汇集在武安,以此为我勇毅军在豫省的基地。

一切还要仰望二位助力,协同转运之责,干系前方剿贼之事,万不可有一丝疏忽大意啊!”

“请伯爷一定宽心。伯爷交代的事,可比天大,房德威就是拼了命,也不敢有一丝大意。”

“好,如此就好。本伯离京前,皇上曾有旨意,河南剿贼军事,但有微功,朝廷必不吝赏赐,还望你二人能深体圣意,将武安的事情做好。”

张诚满含期望的眼神望着房德威与李广琪,补充道:“如此,本伯才好向朝廷举荐你二人,委以大用。”

这话若是从别的人嘴里说出来,或许分量不重,然如今在永宁伯张诚的嘴里说出,那可是无异于崇祯皇帝的金口玉言一般。

除了张诚手里的数百面赏功金银牌,可以封三品文官、二品武职之外,以永宁伯这些年里积攒起来的威信,若得他承诺保荐,就算不能入朝为官,那也必然会得到其麾下勇毅军的关照和保护。

要知道,在这纷争的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而能够好好活着就成为绝大部分人的第一追求啦!

“伯爷,我与房县丞略备了些薄酒,给您与各位将军接接风,洗洗尘,您意如何?”

张诚面含微笑地看着李广琪,道:“免了罢。军情紧急,据传贼寇已兵向北指,大有再围开封之意图,武安这边有你二人操持,本伯也觉放心,便不再久留,今晚就赶到磁州扎营。”

他说罢似乎想起一事,便即补充道:“保督张福臻正率保定官军赶来,你二人务要提前准备好驻营地方,还有粮谷与马料。”

“是。下官记下啦。”

…………

四月二十八日,原武县外,军帐林立,人喧马嘶之声此起彼伏。

原武县,创设于西汉高帝五年时,县城东关内有一座善护寺,而在善护寺内有一座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的古塔,更为著名。

这座古塔为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全塔高近十六丈,造型挺拔秀丽,气势庄严雄伟,此塔名为玲珑塔,又有徽塔、雁塔的别称。

更因这玲珑塔是善护寺的镇寺之宝,故亦称善护寺塔,在善护寺内还有一尊塔铭,上面记载大明万历辛丑年间曾重修过此塔。

据《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规模宏大,内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而重修宝塔则是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首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负责施工的。

别处的古塔层级均为奇数,唯独此塔是高十二层,为偶数。

原因乃是这里自古以来既为黄泛区,塔的最底下一层早被泥沙淤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层,而地下其实还有一层。

这灵笼塔的北面原有一塔门,早被历史的风尘湮灭于地下,只剩下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之上,现在的塔门设在了南面,是后人将原来塔身二层的窗户改建而成。

即使在万历辛丑年间重修此塔时,也只是修缮了玲珑塔的上层建筑,并未向下挖掘修缮地基,所以如今也是只能看到十二层塔身。

其实,关于原武县还有两则颇为神奇的传说,分别与楚庄王和大明开国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关!

其一是关于楚庄王与黄河龙神的传说,当年楚庄王为了成为春秋之霸主,亲自率领楚国大军进攻郑国,曾在黄河上遭遇风浪,便许愿但只击败敌国,便盛大祭祀黄河龙神,后来他果然成功击败晋国与郑国,便依照当初的许诺,在原武这块地方祭祀黄河五龙神。

如今在原武县城的西街上,便有一座三进的五龙庙,因庙内有一个大池塘,内有五座喷泉日夜喷涌不绝,所以又名五龙池。

这座五龙庙内有三座大殿分割成三进大院,第一排大殿供奉的即为伍氏兄弟的五龙“霖雨苍生”殿,里面并排供奉着大龙王伍焕、二龙王伍臣、三龙王伍保、四龙王伍青和五龙王伍和之神位。

其二,便是有关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城隍爷的故事,说的是大明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因想要迁都开封或洛阳,便借机乘坐龙舟游历黄河,时有大臣从安全角度考虑说黄河“无风三尺浪,风起浪滔天”,劝他改走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