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评人和媒体人的解读下,渐渐地这部电影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点映很快开启。
而电影的口碑也是直接炸裂!
「看完比尔斯的解读,才来看电影的,你慢慢遗忘,我慢慢失望,最后习以为常,最后天各一方。」
「混淆因果、逆向交叉的叙事更点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出现......一切对白、角色皆可真、皆可假,真实无所遁寻。男主视角出现的视觉、听觉、时间、梦境、幻想上的症状,构成本片特殊叙事载体。以前我们看这样题材的片子,会想到爷爷奶奶与父母,而这一部会让人想到自己。「我的叶子掉光了,风雨裹着我的叶子,无处安眠」结尾镜头摇向窗外青葱茂密的树叶,情绪突然凝固、***。」
「真正的浸入式电影,在阿兹海默患者的时间线里走了一遭,用日常编织的精密迷宫真是令人嫉妒的剧本啊,深沉又轻盈,别致又典雅!」
「从一个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的主视角出发,让观众体验了他的整个心路历程,错乱的时间线,交叠的人物和时空,代入感非常强,深深陷入主角的情绪中。我祖母就患有老年痴呆症,最后几年也是一模一样,不记事,认错人,常常会念叨年轻时候的事情,会像小孩子一样哭,会发脾气,作为后辈也是很无奈也很难过。」
等等,等等。
而随着观影的人数的增加,相关的解读也越来越多。
着名影评人比尔森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写道: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两种最本能的需求:一是存在感,一是安全感。
所谓存在感,从留下一个后代到留下一种精神,从日常被需要到社交媒体上被看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些什么,让自己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的。
而安全感,不只是没有战火和不被袭击,还有面对不确定世界的一种掌控感。让我们相信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惊悚片,其实这并没有错,因为对于安东尼而言,他患上阿兹海默症之后的日子,每一天都如同活在惊悚的世界里。
电影主人公安东尼的故事,就是作为独立的人存在于世的信念慢慢被摧毁的过程。
剧情的开始惊悚悬疑开场:突然出现在公寓里的陌生男人,他坐着你的沙发看着报纸,告诉你他是你女儿已经结婚十年的丈夫,这不是你的公寓,是他的房子。
过了一会一个陌生的女人又出现了,她说是她你的女儿安妮,刚刚在楼下买完你爱吃的鸡肉回来。她发现你有些担忧,耐心温和的问你发生了什么吗?你选择相信她,向她倾诉。她却告诉你她已经离婚五年了,刚刚也没有什么鸡肉,没有什么男人。你进厨房一看,仿佛事实如此。
这故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不害怕吗?
是的,世界对于安东尼来说变得奇怪起来,他每次沉默着回到房间,拉开窗帘向外观察着他看了三十多年的街景,确认这个世界是否还是他熟悉的样子。
渐渐的,他似乎也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再指责那个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而是悄声问女儿,我们家今天有客人吗?
手表对他非常非常重要,他执着于寻找它,不只是确认时间现在几点,更是他熟悉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他努力的想像他过去成功克服过的那些困难那样度过这一次,但是这一次他过去的人生所有的经验仿佛都失效了,是的现在时钟指向八点,他还穿着睡衣,窗外阳光正好,但这不是早上八点,已经是晚上了。
电影多次提到安东尼对手表的执着,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只能通过手表来确定时间啊,没有手
表,他甚至昼夜不分,这是他唯一能够寻找的安全感。
在影片的最后,在安东尼甚至不确定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在他再一次感到无助希望妈妈来接他回家的时候,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好照顾的只会说yes的老人,那一刻我觉得非常非常难过。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努力,靠近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终于成为一个有权利说不的人,到最后连决定什么时候换衣服的自由也没有。是,阳光正好,风景很美,但我就只是不想出去,不行吗?
那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假如我是那个老人,我有什么可以做的更好的吗?
把时间和记录精确写在每一天的报纸上?
速写遇见的每一个人?
就算这些我都能做到......可事实上不太可能,阿兹海默不只是记忆问题,还包括了认知失调,距离判断、深浅判断不准,视空间会出问题,就算我画技没变形,画出的眼中世界也未必是客观的,问题是从哪一天开始呢?假如人生只剩下不停的记录,真的还有必要继续吗?遗憾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安乐死似乎也没法再担当一个保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