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巧言善变的杨局(2 / 2)

记者们纷纷将话筒转向了杨局,“贼光这就很简单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锃光瓦亮,一般用在瓷器上,因为只有新烧制出来的瓷器,釉面上才会有这种光,一旦瓷器的釉面上有这种光,几乎就是新的了。”

说到这里杨局看了看陈阳,“这位小伙子虽然知道贼光这个词,但用在鎏金带上,确实有些不妥。大家可以看看,他手上的鎏金带有没有锃光瓦亮的感觉。”

记者纷纷转头看向陈阳手中的鎏金带,这鎏金带通体都被强酸咬过,不经常看古董的人,又怎么可能 一时间分辨的出来,只是感觉颜色微微暗淡了一些而已。

“在这里我要向这位小伙子解释一下,”杨局继续说道,“鎏金是一种古代的工艺,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的表面,然后通过加热让水银蒸发掉,这时候金色就附着在器皿上面不脱落,说通俗一些,更像现在的镀金工艺。”

记者们听完问问点头,经过杨局这么一解释大家瞬间明白了。一些不明所以的记者,还转头看了一眼陈阳,眼神中流露出的意思就是:看看杨局解释的多清楚,你说了半天我们也没听明白。

关金川在旁边嘴角暗暗发笑,还是杨局比较厉害,看这架势一部分记者已经更相信杨局了,陈阳呀陈阳,你还是太嫩呀!

“刚才这位小伙子说道锈斑的问题,我只能说他说的对,但不全面。”杨局认真的看着记者说道。

“鎏金么,毕竟是将金和水银混合在一起,涂在器皿上层,古代的工艺跟今天比不了。现代工艺都是机器工艺,而古代都是手工制作,那就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了。”

“我们比如说,在涂金汞剂的时候,匠人们涂的不均匀,之后在高温下,水银蒸发掉了,金色涂层在器皿上暂时都附着上了。但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在地下产生的反应,浅的鎏金层就脱落了,那锈斑就不是像他说的那样了。”

“鎏金层脱落,铜器又在地下埋了这么长时间,受潮、水淹、地震等等原因,很有可能就造成了现在的锈斑,所以我认为单单靠锈斑来判断这条鎏金带被强酸咬过,过于牵强。”

“比如说,我国出土的,被誉为天下第一灯的长信宫灯,我们看图片也能看到黑褐色的暗斑么?难道说长信宫灯也是假的?”

长信宫灯

杨局说完这些话,眼神瞟向了陈阳。这小年轻确实挺厉害,眼前这条鎏金带,论赝品来说,不能说是上乘,但也绝不会被别人轻易看出来,而他却一眼看出了这么多问题。

不过那又如何,毕竟我是文物局局长,我接受过多少采访,这些记者什么心态,我太了解了!

陈阳在下面听完杨局说的,眼睛微微眯缝了起来。这家伙有些不好对付,作为文物局长,他心里当然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对的,现在却反过来跟自己对着干,显然这是跟关金川有事呀。

如果自己不拿出更有利的证据,很难说服他。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自己说什么,他都不会承认,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就在陈阳眯缝眼睛思考的时候,人群外围来了几个人,打头的正是宋青云,他身后跟着两位老者,还有一位就是他的二大爷,宋开元。

“麻烦,借过一下,谢谢!”宋青云分开人群,向前面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