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电影创作漫谈(1 / 2)

见杨灵越不乐意多说自己的事儿,姜闻没勉强,他是来致谢的,杨灵越出事前给他发的《盗官记》剧情梗概,他和编剧组成员们颇为满意。

尤其是述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多地方都是不谋而合,现如今已然此基础上开始修改增补内容了。

话题引到宁昊身上,他倒也没藏拙,沉吟了一下后开始讲述。

“你回国后的那段时间,我和娜娜,还有几个朋友去了趟藏区采风,看见当地的牧民祭天,就是拿一些动物的下水喂食鹰隼。

和他们聊了很多,有一点就是,他们说中东那边的土豪喜欢养这些东西,有很多盗猎者学着他们祭天的这种方法诱补这些鹰隼走私贩卖。

当时有了些想法,也想到在拍《绿草地》之前,我在中蒙边境待了一段时间找感觉。

那地方荒芜人烟,可以说是远离人群和现代文明,发现了一些自身的变化。

一方面我的视力和听力开始变好,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也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我的交流能力却在变弱,主要是没什么必要了。

回归社会之后不久,又变了回来,当时这些变化便留下了印记。

两者一串联,便想着拍一部关于人性的片子。就是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相互碰撞冲突会发生些什么。”

“有意思,动物性是先天本能的利己主义,社会性是后天教育的利他主义。”

姜闻有些惊讶,他也是第一次听宁昊这个新生代导演讲这些,确实有点儿东西,而且这人的作品有口碑有票房,这也他要拍《盗官记》的原因,那就是爷们儿也特么能挣钱。

姜闻曾在拍完《寻枪》之后说:

“我不觉得干导演是多么高深的事,很多人做导演做得太容易了,可以站在后边,好坏别人也看不出来。

真正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就是狗屎,什么都不是!

如果把他拎到别处,别人立刻就能看出,他什么也不是啊,但是如果他做了导演,他可以隐藏十几年你看不出来。

因为我确实发现很多人就出来放到阳光下一看,什么都不是。”

宁昊挠了一下脑袋,笑呵呵地说。“姜导总结的到位。”

杨灵越却是在想宁昊说的在中蒙边境的经历,和自己昏迷期间很是相似.....

马科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的模样:“这特么可以做成公路片的啊。”

邢爱那抚掌笑着说:“是啊,我们就是这么想的,剧本也是按公路片来写的。”

“我说大老板,说说你的想法啊,我可指望你允诺的投资嘞。”

对上宁昊有些得意的眼神,杨灵越回过神来,正要开口,却听马科说:

“见面分一半。”

“好说,好说。《盗官记》同样二一添作五。”

杨灵越敷衍了马科一句后,继续说:“浩子,我和,咳,一位前辈曾说,不要太深刻。当然你在这方面的平衡力是不差的,起码比我强的多。我想和你说的是:别太飘,要正能量。”

姜闻觉得杨灵越在指桑骂槐,而且他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