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三面临海,只有南边和陆地相连,要是发起陆上攻击的话就只能从这个方向进行。
在风柜尾城的临海方向有八艘战舰,其中一艘是专业战舰,经过侦查这艘船有二十几个炮窗,算上顶层甲板应该有三十几门舰炮。
大明现在的闽粤水师都有炮舰,而且也是双层炮舰,但据说巡航可以,没有士兵愿意开炮。
福船的水密舱结构让下层都是隔开的舱室,在舱室里安置火炮,操作起来多么麻烦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因为贪腐,这些炮舰全部年久失修,火炮发射的后坐力可能随时都会把舱室连带船舷震塌。
而且在涪江水师也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既然发炮危险,那就不要去动火炮,在盐度如此大的海上,不动火炮就意味着保养都不做了。
现在的闽粤水师,跳帮的战兵就有,炮舰也有,但火炮和炮舰全都是样子货,可能遇到大一点的风浪自己都能散架。
随着信息的不断汇集,陈耳也带着舰队在进行这训练,不管懂不懂海军。
现代人的基本印象就是船队排成一线,不管T字头也好,侧弦对轰也好,总之是排成一线齐射就是了。
战列线射击战术是17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英国海军所首创的,陈耳不知道,在这个时空里被他误打误撞先搞出来了。
二十几艘船列成一线那阵线得拉开多长?这样显然是不科学的,陈耳开始着手分队。
把战舰分成了四队,一队6艘战舰,包含陈耳的坐舰和海南舰队的三艘150mm二十四磅炮,负责远距离压制。
没办法,所有人都不同意陈耳亲自上阵,就是负责远距离压制都是发了火才被大伙接受的。
在陈耳的认知里,陆上几乎不用进攻,围困住就好,海上的战斗才是关键,不把战舰解决了,以风柜尾这里的地形,陆上进攻将会面对舰炮的袭击。
天启三年七月十六,陈耳带着舰队从彰化出发了。
七月十七日天刚放亮,瓦硐的荷兰人远远就看见一大片船只开了过来。不用想也知道,是大明的舰队来了。
这支两艘舰船的指挥官是狄德科上尉,据他得到的情报,明国根本没有炮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火攻。
狄德科上尉的警卫工作做的十分扎实,哨兵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明国的舰队。
既然明国人没有炮舰,他对这支大舰队还真没什么害怕的,以明国船只的笨拙,打不过他还能跑。
陆军来不及登船了,请上帝保佑他们。
狄德科上尉指挥着士兵们升帆出发,他准备和明国人兜兜圈子,看看这支舰队的实力怎么样。
为了把瓦硐的荷兰人歼灭,陈耳部署刘香带了6艘战舰拉开了距离向东兜了过去。
因为对福船速度和操控性的不放心,陈耳亲自指挥三支舰队向两艘船包了过去。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709/3709328/11110473.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