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被刘禅一眼看中,并给予了充分信任与殷切厚望的年轻将领。
在此之前的每一次奉命出征中,姜维皆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从未辜负过军中上下的期望,屡次以出色的战绩向朝廷证明着自身当之无愧被重用的价值。
正因如此,此次王师出征之际,无论是刘禅还是朝廷上下,包括全军统帅诸葛亮,无一不对姜维寄予厚望,翘首期盼着他能够在沙场上再建奇功。
此时的姜维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总能身先士卒,率领着精锐无比的背嵬军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那英姿飒爽的模样,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威震天下的霍骠骑。
而姜维本人亦怀有以霍去病之丰功伟业为楷模的雄心壮志,渴望像他一般扫荡平定北方边境,成就封狼居胥般的不世之功。
当然,一直以来,几乎所有心怀大志的汉族青年才俊们,都怀揣着这般对于封狼居胥这类至高无上军功荣耀的热烈向往。
而如今的季汉朝廷所处的政治大环境,犹如一片广袤无垠且肥沃的土地。
足以让众多名臣大将在此茁壮成长,并奋力去拼搏进取追寻更多军功。
这种宽松包容的氛围与汉武帝时期颇为相似,彼时的汉武帝毫不忌惮卫青、霍去病立下不世之功从而威胁到他的地位。
同样,刘禅对于其麾下那些将领们的蓬勃发展也是毫无忌惮之心。
正是由于刘禅自身所具备的军功和胸怀,使得季汉的文臣武将们拥有着极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古今中外,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人类组织,都始终遵循着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定律:
即在任何一个团队结构之中,作为掌控全局的一把手,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下属中有任何人能够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凌驾于自己之上。
这无疑是一条普适性极强的真理,不管是身处何地,亦或是置身于怎样的组织机构之内。
如果违背了这条铁律,那么这位所谓的“一把手”就得面临被取而代之的命运。
凡是身为组织中的一把手,本能的就不会容忍任何可能危及自身地位和权力的趋势存在。
一旦察觉到这种趋势崭露头角,他们便会近乎本能地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打压。
因为如果无法有效地消除这种趋势,或者无法铲除那位在核心能力方面已然凌驾于己之上的家伙。
那么这位一把手最终的结局大概率会凄惨无比,至于像郭子仪那样的绝对属于是千年难遇的稀有事件。
回首漫长的历史长河,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开国帝王们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