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旗鼓相当的正面对决之中,正是因为李嗣业的勇猛作战,率领陌刀兵充当尖刀,砍的兵刃都卷了,方才最终击溃叛军。
仅此一役,足以确定李嗣业盛唐第一猛将的地位。
当然,这个猛指的是勇猛,而不是军事能力。
收复长安之后,郭子仪率领得胜之师出潼关攻洛阳,击败安庆绪,成功收复洛阳,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领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加代国公。
随后,九镇节度使联合围攻邺城,并由郭子仪担任统帅。
最终却因为各镇节度使令行不一,再加上遭遇狂凤,唐军被史思明击败,并乘势追袭,重新攻占洛阳。
邺城之战,也是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候遭遇的第二场大败仗,损兵四万余人。
相比于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期,李光弼都是充当辅助的角色。
他第一次闪光的战役就是联合郭子仪参加的嘉山之战,率领河东军斩杀两万叛军,连续收复定州、赵州,兵锋直指幽州,曾经一度逼的安禄山想要放弃洛阳,撤回河北。
在邺城之战中,九镇节度使溃败,李光弼和史思明打了个平手,在其他各镇损兵折将的情况下,以微小的代价成功的撤退到老巢河东,固守太原。
随后的邙山之战,唐肃宗李亨逼李光弼与史思明决战,再加上接替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的仆固怀恩不听命令,导致唐军战败,只能退守河阳。
李光弼拥有超强的防御能力,他曾经在常山之战、太原之战、河阳之战三次挫败史思明的强攻,让叛军无法踏入河东,使得河东四百万百姓自始至终没有受到叛军铁蹄的蹂躏。
太原之战发生于李亨继位的第三年,李光弼麾下的河东军精锐跟随郭子仪西进灵武,城内只剩下万余人。
史思明与蔡希德率领十万人围攻太原,李光弼据城死守,采取挖地道、诈降、反攻的方式硬是死守了半年,让史思明无法越雷池一步。
甚至就在史思明离开太原返回洛阳火并安庆绪的时候,李光弼反攻叛军,杀的蔡希德招架不住,全军溃败,最终被斩首七万余级。
而太原之战也是叛军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甚至超过了香积寺之战。
九镇节度使战败邺城之后,郭子仪被罢官,李光弼接替了他的兵马副元帅,成为唐军的实际最高军事指挥官。
次年,李光弼战败于邙山,但并未撤退到黄河以北,而是慧眼独具的据守河阳县城,在洛阳附近扎上一颗钉子。
随后,史思明调集了十几万大军猛攻河阳,想要拔掉这颗眼皮底下的钉子。
双方鏖战了半年,李光弼依旧岿然不动,反而屡挫叛军,累计斩首三万。
史思明堪称叛军悍将,但可惜遇上了李光弼这个克星,五战四败,仅在邙山之战赢了一场。
返回幽州募兵的安守忠见史思明被李光弼吊打,实在看不下去了,要求跟史思明换阵线,自己去与李光弼一决雌雄。
史思明恼怒不已,佯装答应,把安守忠从幽州骗到洛阳,杀之,并吞并其部众。
可怜安守忠叛军第一悍将,没有死在唐军的刀下,却死在了史思明这个老六的手中,就像李隆基杀掉封常清、高仙芝如出一辙。
安史之乱时期,李光弼六次大战,四胜一平一负,战绩确实要优于郭子仪,所以被朝廷上下推为中兴第一名将,也算实至名归。
但李光弼的政治智慧显然不及郭子仪,不能像郭子仪那样看清形势,该退的时候急流勇退,免得功高震主。
在平定了安史之乱后,李光弼遭到李亨猜忌,在江南平叛的时候据守徐州,拥兵自重,不肯来长安朝拜,遭到鱼朝恩、李辅国的诬陷,名声受损。
抑郁之下,李光弼在五十七岁的时候病逝于徐州,代宗李豫为其平反,辍朝三日,追谥为“武穆”,赠太保。
相比之下,郭子仪的政治水平则高超了许多,在李亨时期被多次免职再起用,并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继续受到代宗李豫的器重。
之后,吐蕃人攻陷长安,郭子仪临危受命,率部再次收复长安,并在关中、朔方一代抵御吐蕃对大唐的侵略,多有战绩。
再后来,仆固怀恩被逼反,联合回纥、吐蕃、党项等异族入侵河东的汾州、蒲州等地,关键时刻又是郭子仪站出来平定了仆固怀恩之乱,保障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基本盘。
综合比较,平定安史之乱时期,李光弼的功劳要略高于郭子仪,因此被推为“中兴第一名将”。
但郭子仪庇佑盛唐的时期更长,战绩更多,而且还有治理地方、抵御外族的功绩,故此被称为“再造盛唐首功”。
两人交相辉映,在安史之乱后力挽狂澜,为大唐续了一百多年的命,堪称帝国双壁。
李瑛放下茶盏,收了思绪,莞尔笑道。
“呵呵……王忠嗣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也不知道他现在到了平原情况如何了,速速派人联络他,朕要知道山东那边的情况!”
李泌拱手领命:“臣遵旨,马上就派人去平原联络王忠嗣。”
“还有,也要加强与魏王的联络,看看老八现在兵力如何了。”
李瑛捋着日渐浓密的胡须,沉声说道。
“喏!”
李泌再次领旨。
李瑛缓缓起身,带着众人走到巨大的舆图前面,牢牢地盯着临汾城,斩钉截铁的道。
“告诉杜希望、安思顺、夫蒙灵察等人,无论如何,都要把李钦率领的这三万人给朕吃掉,争取二月初渡过黄河,剑指长安!
咱们必须尽快收复长安,腾出手来收拾安禄山、张守珪,绝不能让幽州叛军坐大,以免形成燎原之势!”
颜杲卿、李泌、王维齐声遵旨:“臣等谨遵圣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