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和遵化、以及杨府领地的铁丝网外,聚集着大量的流民。他们都是今年从北直隶、山东、山西甚至河南跑来求活的。
他们听说,北直隶北部有活路,就纷纷拖儿带女的往这里跑。
他们都听老乡说了,前两年来这里的人都找到了养家糊口的活计。现在这里人越聚越多。尤其是,他们听说了京城里边有一文钱三斤的粮食,几乎眼睛都红了。
可是官兵们把守着城门,不让他们进城。
京城外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三十多万了。漫山遍野都是灾民搭建的窝棚。这些人叫嚷着要进城乞讨,或者找工作。每天都和守城官兵发生冲突。
看着城外日渐增多的灾民,内阁和皇帝如坐针毡。如果有人振臂一呼,可就麻烦了。
皇帝只好从内库出钱,买超市里一文钱三斤的玉米面,在城外施粥。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施粥一次,每人一大瓢玉米面糊糊,勉强吊着他们的性命。
皇帝几次让王承恩来催促,让北运河铁路指挥部尽快开工。把这些灾民都招募走,让他们去各个施工标段的工地去修铁路,不要聚集在京城外。
铁路指挥部本来计划是,开春土地解冻了才能开工。现在这个情况,这几年冬天这么冷,尤其是天津,九河下梢,沼泽地多,泥水冻结混合在一起,土地冻得结实,没法施工。
可是现在司礼监实在是扛不住皇帝和内阁的压力了,王承恩直接给杨凡传话了,希望提前开始招人。赶紧把这些流民弄走。
永定门外,开始招募工人的消息传开,顿时分散在京畿的灾民们四处汇聚而来。直奔铁路招工处。
韩老五一家是从山西跑来的,他们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孩子,还有老娘。一家六口逃荒到了京城。今年大旱,他们老家是吕梁山区的,旱田基本都绝产了。整个村子都跑了。
他们村子都姓韩是一个祖宗的大家族。全族三百多口子人呢。全都四撒逃荒去了。
韩老五的浑家捡了些枯枝,用破锅给婆婆和孩子烧了了点水。只放了一小把小米。米汤咕嘟着,马上就可以喝了,汤稀得能照出人影来。
韩老五急匆匆的跑回来。对着家人说:“不吃了,快跟我走。”
“当家的,都煮好了,放了半把小米呢,不能扔啊。”
“你知道什么,铁路招工了,没有家属的不要,赶紧跟我去报名,晚了就没机会了。到那里给发饼子,管饱。”
韩老五背起老娘,浑家抱起最小的孩子,两个大的跟着父母就往永定门跑。老娘舍不得破锅和米粥,就用头巾包上防止洒出来。用手抱着小半锅粥。
到了永定门前,看到官道边上被人用铁丝网圈起来一块空地,一排的桌子摆着,一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坐在那里。
上面拉着横幅,写着铁路招工处。
这里已经人山人海了,来了好多的人。一些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正在维持秩序,组织按照家庭排队。
“你们是那里来的,一家几口人,户主叫什么名字,有没有户贴。”一个小伙子上来盘问。
韩老五一家看去,发现那些坐在桌子后面的,和这些盘问的,维持秩序的,都穿着一样奇怪的衣服。他不认识这种后世的工装夹克衫。只是对这种对襟的衣服有些感觉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