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镇压蒂罗尔起义(2 / 2)

第三次胜利庆功宴上,霍费尔举着英国送来的威士忌却难以下咽。来自维也纳的信使,很是局促的站在沾满泥泞的地毯上说:“皇帝陛下认为……蒂罗尔从1797年开始,就不属于奥地利的领土。”

下一刻,信笺上的哈布斯堡双头鹰印章在篝火中卷曲成灰。

此时的奥地利已经大变样,皇帝弗兰茨一世“意外病逝”,而继位的弗朗茨二世不过是一名智力有问题的孩童,所以当下的国家权力,基本上都掌握在几位极度亲法的枢密院大臣手中。

因为畏惧安德鲁法国的势力,奥地利枢密院拒绝给予起义军任何援助与承认。这让霍费尔的希望落空,蒂罗尔的未来也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英国再度向蒂罗尔起义军伸出了援手。就如同法西两国援助爱尔兰天主教徒那般,央格鲁-撒克逊人给予蒂罗尔起义军大批的军援,包括武器、弹药和资金。这些援助如同一场及时雨,极大地增强了起义军的实力。

毫无疑问的,英国的援助也引起了法国的警觉。安德鲁开始密切关注蒂罗尔的局势,他早就意识到,蒂罗尔的起义可能会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布局产生影响。

作为极具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安德鲁根本不在乎蒂罗尔的归属,以及当地民众的福祉,而是用于挑拨巴伐利亚与奥地利之间矛盾的工具。

因此,这位法兰西执政官决定采取一种先扬后抑的策略,来应对蒂罗尔的局势。

在蒂罗尔开启大暴乱的初期,安德鲁故意拖延对巴伐利亚的援助。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削弱巴伐利亚的实力,同时观察蒂罗尔起义军的发展态势。

安德鲁的这一静观其变的策略,让巴伐利亚陷入了困境。巴伐利亚军队在蒂罗尔的战斗中屡屡受挫,而此时的安德鲁法国也因为陷入与普鲁士和俄国的持续战争中,因而暂缓了给予盟友巴伐利亚的军事援助,这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统治摇摇欲坠。

然而,安德鲁并没有打算一直放任蒂罗尔的叛乱局势发展下去。他知道,如果蒂罗尔的起义军继续发展壮大,将会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等到与俄国签署《但泽和约》之后,他就开始调整策略,准备对蒂罗尔起义军进行镇压。

1799年5月,在从巴伐利亚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那里得到了足够多的政治利益后,安德鲁也最终插手“解决蒂罗尔问题”。

他任命自己的心腹爱将霍斯,让后者带领精锐山地师,赶往巴伐利亚首都的慕尼黑,接管南德意志军团的最高指挥权。

刚刚完成对葡萄牙王国征服的霍斯将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率领的山地师更是法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

安德鲁统帅赋予霍斯的使命,是指挥一支由巴登、符腾堡与巴伐利亚三国组成的南德意志军团,目的是要扑灭已在蒂罗尔伯国持续近两年的武装暴动。

霍斯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将南德意志军团分为三部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蒂罗尔起义军进行包围。同时,霍斯还派遣了一支精锐部队,潜入蒂罗尔的内部,进行侦察和破坏。

1799年8月,法属山地师抵达蒂罗尔边境。在霍斯的要求西啊,法国士兵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穿过茂密的森林和险峻的山谷,期间与起义军展开了一连串的激烈战斗。

与此同时,南德意志军团的3万大军,对蒂罗尔起义军发起了总攻。南德意志军团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向蒂罗尔涌来。

霍斯将军的皮靴踩碎了地下的松枝,望远镜里映出布鲁克要塞的轮廓。这位征服过葡萄牙王国的山地战专家,正在用红铅笔在地图上标注火炮阵地。

“山地师负责夜间突袭,巴登军队务必封锁东侧隘口,符腾堡工兵炸毁西面吊桥。”说着,霍斯转身看向一旁的巴伐利亚联络官。

“至于贵国的胸甲骑兵,”法国将军的佩刀划过对方胸前绶带,“就留在山下欣赏雪景吧。”

黎明时分,32门大小“安德鲁火炮”同时怒吼。裹着铁皮的炮弹穿透花岗岩城墙,将藏在塔楼里的起义军掀上天空。霍斯摘下白手套接住一片山谷飘下的雪花,冰晶在他掌心融化成血水。

蒂罗尔起义军在霍费尔的指挥下,奋勇抵抗,尽管失去了布鲁克要塞,但他们在山谷中设下埋伏,在山林中与敌军展开游击战。

然而,自打有了法军精锐山地师加入的南德意志军团,其实力表现的太强大了,装备简陋、训练不足的起义军士兵的抵抗,如同螳臂当车。

…….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518/518324/109081680.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